贵!太贵!真心沪上小区这项收费屡遭质疑!事关1150万辆电瓶车→

来源:今晚斯诺克直播    发布时间:2025-04-16 04:07:42

  据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统计,截至2024年7月底,上海注册登记电瓶车1150余万辆,这一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随着电瓶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市民的充电需求也飞速增加。为规范充电收费行为,引导充电服务收费标准合理形成,推动降低群众充电负担,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电瓶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明白准确地提出“充电费用实行价费分离,严格明码标价”。

  近期,多位市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小区电瓶车充电计价“五花八门”,有的按时间、有的按功率、还有的还设置起步价和保险费,且无峰谷电价之区分。原本1度电即可充满的电瓶车,每次花费却要高出数倍正常电费。对此,帮忙君展开调查测评。

  家住浦东新区环桥路1488弄文怡苑2期的刘先生告诉帮忙君,小区电动车充电收费比正常电价贵出好几倍。他平时主要靠电瓶车出行,小区楼下有一个专供电动车充电的车棚,里面引入了一家名为“想电科技”的充电运营商,共有18个扫码设备,36个充电插口,虽然充电较为方便,但是费用却让人有些“吃不消”。

  刘先生向帮忙君展示了扫码之后弹出的收费标准,共分十个档次,收费按功率递增,最低档为0瓦—140瓦,按0.2元/小时收费,最高档则是801瓦以上,按2元/小时收费。

  插入充电器后机器会自动识别功率,我的车子充电是按照第三档0.35元/小时标准收费的。

  刘先生又出示了一张充电费用明细,上面显示充电8小时,结算功率为237瓦,消费2.8元。

  刘先生讲,自己电动车的电池容量是1.3KWH,完全充满需要9小时,用电1.3度,总费用是3.15元(0.35×9),远远要高于居民电价。

  如果是白天充,按峰时电价0.6元每度来算,就是4倍电价;如果是晚上10点后充,按谷时电价0.3元每度来算,就是8倍电价。

  关于小区充电贵的问题,刘先生曾多次向居委会和物业询问引入第三方有没有相应的招标流程、定价依据等,但都没有正真获得明确回复。

  帮忙君分别与小区居委会和物业取得联系,了解到小区公共充电桩是由属地有关部门统一推荐引入的。

  主要是为了充电安全考虑,目前我们这里有很多小区都安装了这家第三方公司的充电桩。

  物业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充电桩使用的是物业用电,因此没有峰谷之分,接下来可能接入单独电表计费,有望推动居民充电费用有所下降。

  家住静安区柳营路1025弄小区的黄先生称,小区电动车充电不仅设置了起步价,还要收取一笔保险费,让人实在看不懂。

  黄先生说,小区引入的是一家名为“安家”的充电运营商,在小区安装了多处公共充电桩,每处均有十来个插口,可供居民电动车充电。

  黄先生指出,这里的充电桩收费标准是0.25元/小时,1元钱可以充4小时。

  有时候遇到有急事,可能充个1、2小时就要走了,但是必须支付1元钱的起步价。

  帮忙君在该小区车棚找到了“安家”充电桩,扫码后弹出“站点详清”,显示附近的充电桩分布情况,点击可用充电桩后,则进入充电页面。页面上注明“充电计费0.25元/小时,最低消费1元”。下方则默认勾选了一项0.08元的“充电守护服务”,内容为充电过程中自燃,可获定额赔偿2000元。充电费加保险费合计收费1.08元。

  只有充满4小时后,才会再按照0.25元/小时的标准做扣费,不足4小时都要付1.08元。

  对于该小区充电桩收费问题,帮忙君收到属地管理部门反馈称,每次充电附加的8分钱保险费属于可选项,由充电人自由选择,不存在强制收费。关于设置最低充电费1元的问题,居委会已向安装维护单位反映,后续是否能调整,将及时告知居民。

  据徐汇区桂平路67弄月季园小区居民朱先生讲述,小区内安装的公共充电桩说是“1元可充5小时”,但自己每次付费充电后却发现,实际充电时间“缩水”不少,而且还不退费。

  朱先生表示,自己每次投币充电,结束后看到充电页面显示的充电时间只有3个半小时左右,就没有5小时。他担心充不满电,后面他再次投币1元,但是机器却没有一点反应。朱先生找到物业询问原因,却被告知,充电桩是街道和居委会引入安装的,不归物业管。

  朱先生又找到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先是让他检查自己的充电器和电池有没问题,之后又告诉朱先生可以找充电桩负责人处理。

  在经历几番“拉扯”后,居委会最终帮朱先生联系到充电桩的维保单位。该单位回复,会将多收费用退还,并对系统来进行检查调整。

  而在浦东新区新园路288弄,小区电瓶车充电是“打包式”收费,原本投币1元可以充8小时,大多数都能充满。但此后却遭突然调整,从投币1元充8小时变成了投1元充6小时。这引发了居民们的质疑:

  据了解,新园路288弄是一个20多年的老小区,小区电瓶车的保有量也比较高。为了方便居民充电,小区专门安装了一批公共充电桩,采用的是投币式,只要投入硬币即可充电,也方便老人操作。但是,近期居民却发现充电桩的收费标准突然调整了。

  以前投币1元可以充8小时,刚好能充满一辆电瓶车,现在却变成了投币1元只能充6小时,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变相涨价。

  虽然涨幅不算高,但如此调整却让居民感到十分不便:投1元电池充不满,投2元又太浪费,没有中间选项。

  更让居民感到不满的是,收费调整既没有向他们提前告知,也没有解释其中原因。发现涨价后,居民拨打充电桩上的客服电话询问,却被告知是“按上面的统一规定调整的”。居民心存疑虑:小区充电收费究竟是按什么标准执行的?究竟能不能“说涨就涨”?

  帮忙君联系到小区居委会及物业公司,询问充电收费调整的原因。对方经核查后回称,此次调整非物业公司行为,而是电瓶车充电桩运营商在未通知物业及居委会的情况下,自行调整了电瓶车充电时间。

  在“新民帮侬忙”介入后,物业目前已与电瓶车充电桩单位沟通,将收费调回此前的投币1元充8小时的标准。

  明明1度电的成本只需几角钱,即可充满一辆电瓶车,为何落到居民头上充电费用就变成了几块钱?帮忙君了解到,电瓶车充电设施的充电费用最重要的包含电费和服务费,中间的差价主要是服务费。一家第三方运营商坦言,这部分差价与充电设施运营单位的经营成本有关,涉及设备投入、服务运维费用,部分小区还有场地租赁费等。

  去年9月,上海市发布《关于规范我市电瓶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白准确地提出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应分别标示、分别计价。实施价费分离时,充电设施产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单位不得借机违规涨价,导致居民用户充电费用大幅度上升。对暂不具备电量单独计量条件的充电设施,在不影响用户正常充电的前提下,各区要推动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开展升级改造,明确充电设施升级改造时间节点,要求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原则上自2025年1月1日起全面实现充电电量单独计量。

  居民们迫切希望,充电设施“价费分离”的相应升级改造能尽快完成,明明白白收费,让充电设施电价向居民用电看齐,并让优惠下来的电费价格线

  目前,各小区充电价格五花八门,也让居民眼花缭乱,价格究竟如何算出,也往往是一笔糊涂账。

  “通知”还要求,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最大限度地考虑户外充电设施的公共服务属性和民生属性,按照弥补成本、合理收益、诚实信用原则,结合市场供需状况,合理制定充电服务收费标准。单次充电结束后,充电设施运营单位理应当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向用户推送计费模式、充电时长、收费金额等信息,让市民能“明明白白消费”。